美國總統大選
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大選於當地時間2016年11月8日舉行,由代表民主黨的希拉莉·克林頓和代表共和黨的唐納德·特朗普競逐總統之位。
選前兩人均爭議甚大,特朗普常被美國傳媒批評其人格及辦事方法,素有「狂人」之稱,而希拉莉則受困於電郵洩密醜聞,被聯邦調查局調查。選舉當日競爭激烈,最後希拉莉在普通票中獲逾6084萬票,高於特朗普的6027萬票,但因為美國的選舉制度,特朗普在選舉人團中反將一軍,獲得306票,勝過希拉莉的232選舉人票。因此根據美國憲法,得到超過270張選舉人票的特朗普成為是次美國總統大選當選人,並將於明年1月20日成為美國第45任總統。
(圖1) (圖2)
上述可見,特朗普在選舉中勝出的其中一個關鍵,是其在選舉人團取得了勝利。趁此機會,讓同學一起了解一下美國的選舉制度:
(圖3)
美國「選舉人團」制度,其實是指人民投票選擇「選舉人」,然後由選舉人按照各州的普選結果,把票投給總統、副總統的候選人。簡單的說,美國有50個州,加上首都哥倫比亞特區(即華盛頓),共有538位選舉人,全體稱為選舉人團。此舉本是為了保障部分中、小州不會因人數較少而被忽略。然而,這也會形成候選人贏了全國按人頭計算的普通票,卻因選舉票較少或不足憲法規定的270票而輸掉選舉的情形。而希拉莉便是繼2000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戈爾後,美國史上第五位如此悲情的候選人。
因美國社會的分裂及國際形勢複雜,特朗普上台後,相信將面臨前所未見的複雜及高風險的外交局面——美國與俄羅斯、中國的關係緊張,甚至菲律賓等傳統盟友也有疏遠美國的趨勢;歐洲在經濟緩慢復甦的同時,也面臨英國脫歐、恐怖襲擊、難民湧入等一系列政治社會問題;中東局勢持續不穩;恐怖主義、移民問題也是全球正面對的問題。
面對此困境,特朗普在今年4月的一次發言中,曾指改善美俄關係「完全可行」,相信是他外交佈局的重大啟示。輿論指出,他有可能在當選後尋求與俄羅斯組結聯盟,以此來減輕美國在敘利亞等問題上的壓力。
與特朗普有意紓緩美俄關係僵局的態度不同,他卻對維護與歐洲國家的友好關係立場搖擺。例如先是對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開門迎難民」政策感到失望,亦批評北約組織中的歐洲成員國沒有採取有力措施打擊恐怖主義,令美國需要在其中花費更多精力等。特朗普如此激進的攻擊,可能會直接影響日後美國與他國的合作。
至於特朗普的對華政策,他曾在競選期間表示上任後會要求財政部將中國定義為「貨幣操縱國」。特朗普更認為人民幣最少被低估15%至40%。應堅預期﹐如美國向中國大幅提高關稅,將會影響中美貿易,長遠可能增加人民幣貶值的壓力。除此之外,特朗普主張對華實施嚴厲的貿易保護措施,騰祺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董事沈慶洪相信這會打擊中國航運及出口類股份的表現。
由此可見,特朗普對中國持有強硬立場,而其對中國的經濟、貿易政策的強烈不滿亦會不利於中國日後在國際上的發展。
圖片來源
圖1:http://m.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880959
圖2:http://www.cnn.com/2016/03/24/politics/hillary-clinton-donald-trump-cnn-poll-2016-election/
圖3:https://arstechnica.com/tech-policy/2016/11/what-the-trump-win-means-for-tech-science-and-beyond/
編輯 |
11B 陳韻堯 |
翻譯 |
10C 凌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