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城 11C 郭紫桐
我是個外國雜志的專欄作家,幾天前,“鄉城”引起了眾人的熱烈關註以及討論,因為他那古老的歷史,人們認為其是一個神秘傳奇的城市,對這個城充滿了好奇以及敬佩之情。於是,我的編輯指定我這個曾經的鄉城人去收集資料,撥開它的面紗,為大家介紹這個城市最真實的面貌。
而今天,我坐在公園的長凳上,準備開始我的整理工作。我往前面望去,是一大片碧綠,耳邊傳來人們的嬉笑聲以及一陣陣鳥鳴聲。大人們坐在野餐布上聊天說笑,小孩子則在草地上奔跑玩耍,雖然彼此不認識,但這場景好不熱鬧。明媚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樹枝,在草地上留下了大不一的光斑,我坐在這大榕樹底下,拿出筆記本電腦,戴上耳機,按下了開始鍵。
畫面中我站在宏偉壯闊的城門口,鮮紅的“鄉城”二字不知經歷過多少風雨,紅色已經褪去,更多的是一陣陣的藍綠色。飽經風雨的城墻也早已覆蓋上了一層薄薄的暗綠,磚頭與磚頭之間攀上了一條又一條橫豎交錯的藤;仔細看,城墻邊上有大大小小被歲月腐蝕的洞,而那藤亦試圖穿越其中。我走過城門,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身穿中山服,滿面笑容的朝我走來。這時,我說:
“市長先生,很多人認為鄉城是個古老而又神秘的城市,而我十五年前,也曾在這鄉城中居住過,可以看出現在的鄉城與之前截然不同。今天我來到這兒,有幸來采訪您,請您談談‘鄉城’。”
只見老人撇了撇眉又神氣地說道:“我不理解你當時走的原因,你看看,現在的鄉城處處是高樓大廈,城內人亦可以自給自足,最重要的是,這城經歷了千年歷史,在古代這可是個兵家必爭之地,經歷了不少腥風血雨呢。來,走到這瞧瞧,這是當時皇上賜與駐守知縣的匾,這是將軍為鄉城寫下的大字。在其他地方,這可是很少有的待遇呢。要是你當時沒走,看看著文化底蘊,看看這發展速度,你準能在這過上好生活。來,我再帶你去個地方。”
他帶我走向大道,一陣陣汽車的引擎聲傳入我耳朵,沿路經過了不少賣名牌的商場和高樓大廈,建築有高有矮,形狀有方有圓,材質也各有千秋。不少人走在這大路上,西裝革履,右手拿著咖啡,左手拿著手機,好像十分繁忙的樣子。不經意間往大樓內望去,我仿佛看到了我默不作聲,努力工作的樣子。這城以前遍是千篇一律的小平房,其中有人們住的木房,更好的是磚房,房子之間穿插著一個個的小店面,賣的東西也各有千秋,不僅如此,街道還充斥著嘈雜的人聲。大概過了十分鐘,一座熟悉的銀色建築慢慢出現在畫面之中。
“這是經營了三十年的茶館,你在這生活過你應該知道這兒的,不少人來鄉城就是為了這茶館呢。你看看,我們鄉城老店是不是遠近聞名?”老人驕傲地說道。
我看了看銀色的大樓,雖然外面是充滿歷史感的外墻,往裏望去卻是金碧輝煌的大堂,向裏走,一台台緊湊的圓桌,桌子及椅子亦鑲上了一條條金邊,各個電視的聲音,機器的嘈雜聲隨處可聞,人們亦低著頭,各自玩各自的。除了門前那用草書寫的“鄉城茶館”四字,這景象與二十年前的茶樓有諾大的分別。還記得,小時候父母常帶我來這。當時還是木質的長凳,陶瓷制的水壺,砂壺亦是客人們的必需用品,不僅如此,店裏還有一排精致的鳥供客人觀賞。有的客人來這炫耀他的小寵物,而我的父母來這與店主談社會時事,我就與他的兒子玩耍在店門外的大榕樹下玩耍。那時候,沒有裝飾,有的只是人們的歡聲笑語,和不時的鳥鳴聲。
“喲,這不是清柔嗎?還有攝影機呢,當時你們一家人搬走了也不說一聲,今天你是回來看我的嗎?現在這是我的茶館了,父親走了,我也要改變一下這茶館,與時俱進了。”一個打扮時髦的年輕人熱情地對我說。
“我今天是來采訪的,我註意到門口那大榕樹不見了,為什麽呢?再來,你說說鄉城怎麽樣吧。”
“現在鄉城發展迅速,是個賺錢的好地方。當初改裝這店的時候,父親極力反對,說傳統的才是最好的,還說這地方承載的是鄉城市民的回憶,可是他哪裏知道現在年輕人的想法。在父親走後,我為了吸引遊客賺大錢,就砍掉了門口那礙地方的大榕樹並就改裝了這店面,你看看,現在是不是蓬蓽生輝?”說罷,嘉豪神氣的指了指茶館,仿佛在跟我炫耀他的成績。
突然,一陣低沈的聲音從耳機裏傳來。“你懂什麽?這樹已經活了上百年了,它見證著我們鄉城的歷史,你當時就不應該砍!。” 這是一個一個深沈又沙啞的聲音,語速十分快,好似非常不滿。鏡頭朝著聲音轉去,只見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面帶怒氣,不忿地說道。
他斜眼看了看老人,不屑的說道:“你懂什麽?現在城市要發展,保留這個有什麽用。砍了它還能賣錢建屋,城市養育了它那麽多年,這樹也應該要回報我們了。”
老人見他理直氣壯,又氣又無奈,一邊搖頭一邊振振有詞“我們這鄉城的傳統本就是最好的了,為了賺錢就可以拋棄傳統嗎?真是作孽啊,作孽啊……”
畫面在這停留了好一會,就又開始移動了。不知何時,天空已出現一抹紅暈,四周也變得更加熱鬧,掛在各個地方的霓虹燈逐一亮起。只見我徑直走出城門,又回頭定格了一下,影片就結束了。
我脫下耳機,將頭靠在身後榕樹的樹幹上,閉上眼休息並聆聽周圍小鳥們的歡聲笑語。過了一會,我睜開眼凝視著屏幕中的城門,我似乎得到了靈感,就提起筆,在紙上寫下了專欄的題目——“看似神秘的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