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園地
編採小組
路徑: 主頁 學生園地 編採小組
曾鈺成校監專訪

曾鈺成校監專訪

 

採訪同學:請問您眼中「出類拔萃」的標準是什麼?


曾校監:我認為學業成績優良,課外活動能力高,有一個廣闊的視野,待人接物好,當然是最好的。但是回到最根本,學生最重要的是打好學業上的基礎,因為一旦放鬆了,就難以再彌補所失去的知識。當我仍是一位老師時,遇到過一些學生在學校時十分活躍,有相當高的組織能力和舉辦活動的能力,但是在學業成績方面較差。正正是因為他們在學業方面放鬆了,令他們在公開考試成績未如理想,導致他們日後在升學方面有困難,使他們在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時遇上挫折,就連先前所具備的優點和能力亦失去了,因為他們沒有機會發揮出來,處處碰壁,令他們原本的光芒都沒有了。相反,如果他們踏踏實實去學習,沒有了後顧之憂,應付到升學,在工作上亦有一定的水準,就能建立自信。因此我認為中學階段是一個建立知識基礎的重要階段。

採訪同學:現時香港競爭激烈,你認爲青少年應如何自強不息,力爭上游?


曾校監:這個現象是全球性的和非常普遍的。不同人都有差別,就如家庭環境的不同,讀書學到的知識和興趣的不同等。在兩個同學之間,理想、抱負和境遇都不同。然而我們最重要是多留意自己身邊的環境,從環境中學習。而我們培僑書院重視兩文三語和學生們的視野,因此希望同學們能多了解周圍和香港的事情,甚至擴展到中國和世界。我們年輕一代不應只把眼光局限於香港,應擴大自己的天地。在求學階段用心打好基礎和增加文化知識是最重要的。當有好的文化知識和基礎,機會就會愈來愈多。

    對於社會流動慢,並不是一個人能改變的,但充分地裝備好自己,就算機會少流動慢,都能夠找到自己的路。希望培僑書院的學生珍惜每個學習的機會,打好基礎。

採訪同學:您認爲該如何開拓眼界?


曾校監:當有好的基礎,機會來的時候就自然會知道如何掌握。過早思考未來的路,未必是一件好事。給你講一個故事:有兩隻狗,他們都很餓因此去找食物。他們去到一間大房子裏,看見有不同的箱子。一隻正常的狗不希望另一隻狗知道,因此牠就以最快的速度去找到有食物的箱子,把食物吃光。而另一隻則不幸地患了傷風,牠需要逐個逐個打開箱子,當牠打開有食物的箱子時,食物已經被吃光了。但到了第二天,當傷風的狗想找其他的物品時,牠就找得更快,因為牠曾經看過每一個箱子。故事反映出傷風的狗比正常的狗了解和知道更多。就正如我讀書時沒有想過會做老師,做老師時沒想過會參與政治,參與政治時也沒有想過會選立法會主席。始終開拓眼界才是最重要的。

採訪同學:常說現時的教育制度中,學生的壓力很大。這和以上的理念似乎有距離,你有何看法?

曾校監:我對於現時的DSE制度有所保留。現時學生的時間不足,還要花許多額外時間完成各科的學習報告。面對公開考試的壓力和連續不斷的教改,公開考試對學生升學就業的制肘仍然強大。原本以為DSE會比會考和高考更開明,但反而更狹窄,跟原本的理念相違背。考試對於學習的影響很大,每個人都很重視成績,時間也愈來愈少,接觸其他事物的機會也變少。在香港4+2X是最平常的,而選修超過兩科的則不到兩成,政府希望文中有理,理中有文,不要偏向任何一邊。另外,亦應就其他學習經歷增加課外的知識和保持思想開放。我讀書的時候一共要讀十二科,包括:中文、英文、數學、中國文學及歷史、世界歷史、地理、英文文學、物理、化學、生物、聖經和公民。當然,那時讀的沒有太深入,但卻真的做到文中有理,理中有文。在中六的時候更有選擇文科和理科的機會。中學讀的是基礎教育,而現時假若不是每個不同的科目都接觸一下,便有機會什麼都不懂。人成熟才能找到自己的興趣,而太早限定了自己則造成了缺失。作為培僑書院的學生,應利用更多的課餘時間吸收不同的知識。

採訪同學:面對香港現時的環境,青少年應抱怎樣的態度面對社會?

曾校監:我認為大家應一起討論,學校應提供一個討論的平台。我相信人是理性的,能夠理性地處理矛盾的訊息。學校和社會不應壓制任何人的意見,而要學會尊重不同的意見。我們應保持思想開放,就如佔中為例,青少年認為只要是支持的就是好人。支持民主理所當然是好的,但當說到參與,就寥寥可數。我們應開放溝通,聆聽不同人的意見。對於青年人,他們比較敏感和有強烈的正義感。他們沒有什麼顧慮,做事不深思熟慮,不像老一輩的人畏首畏尾。但青年人應多了解事實,多資料搜集才作評論,而不應人云亦云,要多作思考。

採訪同學:最後請問您對培僑書院的學生有什麼期望?

曾校監:我認為學生應該如同培僑書院的教學宗旨一樣「中西薈萃」,有高尚的情操,一方面對國家有一種比較清晰的民族觀念,比較懂得欣賞自己國家的文化,同時具有國際視野,吸納西方優越的地方,亦懂得兩文三語。

採訪同學:您有什麼建議令培僑書院的學生發展得更加好?

曾校監:要發展得更好,所需要的就是人的才能,因此希望培僑書院可以培養出學生各方面的才能,要有正確的人生觀 。我相信「潛質優厚,遲早出頭」這句話,有才能的人,終究還是會有出頭天。